📢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Web3程序员谨防法律风险:技术中立性存误区 合规自保刻不容缓
Web3程序员被跨省抓捕案引发的思考:从业者面临的法律风险
近期,一名数字钱包公司的技术员工被异地公安跨省抓捕,理由是该钱包平台的部分合作商户涉嫌开设网络赌场。这名员工作为技术后台维护人员,被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带走调查。此类案例在Web3领域并不少见,也暴露出从业者普遍存在的法律认知盲区。
法律风险盲区之一:技术岗位的潜在风险
许多技术人员认为"只是按需交付代码,使用方式是客户的事",这种观点实际上误解了"技术中立"原则。在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构成犯罪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亲自实施违法行为,而在于所提供的"技术服务"是否对上游犯罪起到了"实质性帮助"的效果。
如果技术工作客观上起到了为犯罪活动"降低门槛"的效果,比如提供匿名转账、混币功能、规避KYC的手段,那将不再被视为"中立",而可能被认定为"协助"。
法律风险盲区之二:小平台员工的风险暴露
相较于头部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缺乏合规机制的小型Web3项目更容易成为执法机关的打击对象。主要原因包括:
虽然近期出台的政策强调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权利,但这类保护主要针对合规经营的实体企业。对于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币圈项目,由于缺乏合规背书,其争取政策豁免或维权空间相当有限。
法律风险盲区之三:远程高薪工作的潜在危险
许多技术人员被"远程办公+高薪"的条件吸引,却忽视了一些明显的风险信号:
这些特征往往暴露出"高风险平台"的共性。然而,许多技术人员由于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很少主动审查平台的合规性,直到出现问题才意识到自己已踩入灰色地带。
Web3技术人员如何合规自保?
为保护自身权益,Web3技术人员应建立基本的法律风险意识与合规防控思维。在接触或入职任何Web3项目前,建议从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判断和自查:
入职后,应与高风险功能模块保持距离,特别是涉及混币、匿名转账、隐私币,以及绕过KYC、黑名单屏蔽等机制的开发。
在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或外包合同时,建议明确约定:
如对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存有疑问,建议及早寻求专业律师团队进行"项目合规体检"。这不仅能及时发现潜在法律风险,也能帮助技术人员评估自身角色可能承担的刑责边界。
结语
Web3从业者应清醒认识到,我国执法者在处理技术与法律边界问题时,往往倾向于从技术工具的实际用途及其社会影响来评判一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希望每一位在新技术浪潮中前行的从业者,都能更稳健、更清醒地迈步向前。在拥抱创新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潜在的法律风险,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构筑坚实的合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