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七月透明度報告發布:穩健實現多維增長
🔹衍生品交易量達 7,400 億美元,市佔率攀升至 11%,創年度新高🔹Launchpad、Launchpool 全面爆發,超額認購率高達 7325.60%,高峯 APR 超 4500%🔹Gate Alpha在7月份上線了超過400個代幣,空投數量及獎勵持續刷新紀錄🔹儲備金總規模達 105.04 億美元,$GT 累計銷毀超 1.8 億枚
Gate 將繼續以強勁增長拓展全球生態布局,致力於爲用戶打造更安全、高效、充滿活力的數字資產生態系統。
完整報告詳見: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650
Robinhood股票代幣化:Web3創新還是精心營銷
Robinhood股票代幣化:營銷勝於創新?
近期,某交易平台推出股票代幣化產品,在Web3圈引發熱議。作爲長期關注區塊鏈技術的觀察者,我認爲有必要對這一產品的實質進行深入剖析。坦率地說,這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活動,而非真正的技術創新。
核心觀點
該平台的股票代幣化產品本質上是一場營銷活動。它旨在搶佔RWA這一熱門話題的制高點,但從實際創新角度看,亮點不多。簡言之,它將區塊鏈技術當作品牌宣傳工具,並未充分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和可組合性的核心優勢。
該平台採用的"合成封裝"模式相較於某些交易平台的"數字孿生"模式,在法律結構和功能上都存在不足。它爲用戶提供的僅是一份衍生品合約,而非底層資產的真正所有權。雖然宣稱能爲歐盟客戶提供美股敞口,但這完全可以通過傳統金融工具實現,無需如此復雜的操作。此外,"24x7交易"和"散戶投資私募股權"等宏大願景,在現實中難以實現。
盡管該平台借此產品成功塑造了行業創新者的形象,但其真正意義在於爲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的融合指明了一條可能路徑。這條道路很可能由那些能夠簡化Web3復雜性並將其封裝在可控生態系統中的Web2公司來引領。
股票代幣化的四種模式
在深入分析該平台產品之前,我們需要了解股票代幣化的幾種主要方式:
合成資產
合成封裝
數字孿生
原生數字證券
與競品的對比分析
合成封裝 vs. 合成資產
共同點:兩者都爲用戶提供股票的經濟敞口,而非直接所有權。本質上都是衍生品,旨在復制股票的價格表現。
不同點:核心區別在於信任的基礎。
合成封裝 vs. 數字孿生
共同點:兩種模式的發行方理論上都持有真實股票作爲支持。
不同點:
對該平台產品的質疑
產品功能無需區塊鏈也能實現。讓歐洲用戶享受美股收益完全可用差價合約(CFD)等傳統衍生品實現,無需使用區塊鏈。採用區塊鏈更多是出於營銷考慮,以吸引眼球並塑造創新形象。
違背了DeFi的"樂高"精神。該平台的股票代幣被限制在其App內,無法提取到個人錢包或用於DeFi操作,犧牲了區塊鏈的開放性,構建了一個"圍牆花園"。
背離了區塊鏈"去信任"的初衷。用戶必須100%信任該平台。區塊鏈僅能證明用戶從平台購買了合約,無法證明平台是否真實持有股票或有能力履約。這與區塊鏈消除對中心化機構信任的初衷相悖。
被過度炒作的"革命性"功能
24x7全天候交易難以實現。周末期間全球金融市場關閉,做市商無法對沖風險,導致流動性差、交易成本高。即使工作日夜間,由於真實股市閉市,做市商只能通過股指期貨等工具進行不完美對沖,同樣會提高交易成本。
散戶投資私募股權存在風險。私募股權投資向來門檻高,僅對"合格投資者"開放,因其風險極大且信息高度不對稱。將此類資產代幣化,看似在"普及機會",實則是在"普及風險"。
營銷勝利與未來展望
盡管產品本身技術創新不足,但該平台在品牌認知和市場聲量上取得了勝利,成功將自身與"金融的未來"這一宏大敘事綁定。這爲未來發展鋪平了道路。
該平台已宣布計劃建立自己的Layer區塊鏈,並支持用戶"自我托管"資產。這意味着當前的"圍牆花園"可能只是過渡階段,用於積累用戶、測試技術和與監管溝通。
最後,這一事件表明,Web3的大規模採用可能離不開傳統互聯網券商的參與。他們擅長簡化復雜技術,使其易於普通用戶使用,扮演着Web3與大衆之間的"翻譯官"角色。
結論
該平台的股票代幣化產品當前階段更多是一次成功的營銷炒作,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然而,它也爲傳統金融與區塊鏈融合開啓了一扇門,以務實的方式邁出了第一步。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保持清醒、理解本質,既不被華麗敘事迷惑,也不對未來可能性持懷疑態度,才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