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WA行業報告: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的融合## 前言加密貨幣市值已突破萬億美元,比特幣和以太坊佔據超過50%市場份額。然而,主流大類資產與大宗商品的市值仍遠超加密貨幣。在此背景下,"RWA"(Real World Asset,現實世界資產)概念開始在加密領域火熱。RWA指將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並引入區塊鏈,如商業地產、債券、汽車等幾乎所有可被代幣化的資產。這使資產存儲和轉移無需中央中介,可將價值映射到區塊鏈實現交易流通。雖然RWA對擴大加密貨幣市值天花板有極大想象力,但其定義、優勢及發展趨勢仍需探討。有觀點認爲RWA不過是市場炒作,經不起深入探討;也有人對RWA充滿信心,看好其未來。本文將分享關於RWA的認知視角,對其現狀和未來進行探討分析。核心觀點如下:- RWA未來發展方向應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雙向融合:在多個不同轄區、監管體系下,在許可鏈上布置使用DLT技術的全新金融體系。- 理性看待RWA化:需從當前炒作中冷靜下來,並非所有資產都適合RWA化,現實世界不受歡迎的資產轉爲RWA後也難受市場歡迎。- 全球衆多國家正積極推進區塊鏈相關法律監管框架。同時,區塊鏈基礎設施如跨鏈協議、預言機等正快速完善。- 不同標的資產的RWA項目原理和面臨的挑戰相似,但具體運行機制各有側重。如債券代幣通常不需要股票代幣那樣高的流動性。## 一、資產代幣化背景資產代幣化是將特定資產所有權記錄到可在區塊鏈上持有、買賣和交易的數字代幣的過程。產生的代幣代表對底層資產的所有權份額。理論上,任何資產都可被數字化,無論有形資產如房地產,還是無形資產如公司股票。將資產轉化爲數字代幣使其更易分割,實現部分所有權,使更多人能參與投資,從而提高資產市場流動性。資產數字化還使傳統資產可直接在點對點平台交易,無需中介,爲市場帶來更高安全性和透明度。資產代幣化基本原理:1. 獲取現實世界資產2. 資產在鏈上代幣化 3. RWA向鏈上用戶分發RWA並非新概念。截至2023年,資產代幣化市場規模約6000億美元。預計2024-2032年將以40.5%復合年增長率增長。RWA代幣是增長最快的DeFi資產類別。截至2024年11月25日,DefiLlama數據顯示RWA代幣資產TVL已達65.12億美元。TVL上升一定程度說明代幣資產在Web3世界認可度和流通性提高。目前關於RWA代幣化主要存在兩種視角:Crypto視角和TradFi視角。本文重點講述TradFi視角下的RWA。### 1. Crypto視角下的RWA傳統DeFi領域一直努力實現收益生成,但底層收益機制僅在價格漲時有效。加密寒冬背景下,鏈上活動萎靡導致收益率下降。DeFi協議TVL從市場高峯1800億美元降至500億美元反映出不可持續的收益模式。隨收益率暴跌,對"實際收益率"追求愈演愈烈,促使DeFi協議將RWA代幣整合爲更穩定收入來源。Crypto視角下的RWA可概括爲Crypto世界對現實世界金融資產收益率的單方面需求,主要背景是联准会加息縮表下美國國債收益率穩步上升,同時加息抽取加密市場流動性導致DeFi市場收益率下降。### 2. TradFi視角下的RWA從傳統金融(TradFi)視角看,RWA是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間的雙向融合。RWA不僅爲加密貨幣市場引入價值,同時將加密貨幣優勢賦能給現實資產。對傳統金融世界而言,基於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的DeFi金融服務是革新的金融科技工具。TradFi領域的RWA更關注如何結合DeFi技術實現資產代幣化,以賦能傳統金融體系。具體而言:- 提高交易效率:RWA可將傳統IPO多個環節轉移到區塊鏈,一次性完成交易,避免繁瑣流程,不受交易所時間限制。- 降低融資成本:通過STO管道,RWA可爲熱度較低產業提供融資,降低投行費用,吸引難以獲得貸款的項目。- 簡化投資門檻:RWA使用戶只需一個帳戶即可投資全球股票、房產等資產,降低投資門檻和復雜性。區分RWA邏輯是必要的。不同視角下的RWA,其底層邏輯和實現路徑大相徑庭。在選擇區塊鏈類型上,傳統金融的RWA基於許可鏈,加密世界的RWA基於公共鏈。總之,RWA未來發展方向應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雙向融合:在多個不同轄區、監管體系的許可鏈格局下,布置使用DLT技術的全新金融體系。## 二、RWA如何顛覆傳統金融?傳統金融體系中,資產通常以紙質證書形式存在,後轉爲中心化金融機構持有的數字記錄。這些記錄涵蓋所有權、負債、條件和契約等,分散在獨立運作的不同系統或帳本中。金融系統需大量事後協調以對帳並結算交易,確保相關金融數據一致性。這一傳統體系面臨諸多挑戰:- 多個中介機構導致交易成本高- 結算時間延長,特別是跨境交易 - 投資機會有限,某些資產類別僅高淨值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可參與區塊鏈作爲分布式帳本技術在解決傳統金融體系效率問題方面展現巨大潛力。它提供統一共享帳本,直接解決多個獨立帳本帶來的信息割裂問題,極大提升信息透明度、一致性及實時更新能力。智能合約應用進一步增強這一優勢,允許交易條件和契約被編碼並自動執行,顯著提高交易效率並縮減結算時間和成本。對傳統金融體系而言,RWA的意義在於通過區塊鏈創建現實世界資產的數字表示形式,將分布式帳本技術好處擴展到廣泛資產類別實現交換和結算。爲深入探討RWA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變革力量,以下是更細致的分析框架:### 1. 市場可及性助力投資策略多元化代幣化通過將高價值資產分割成可交易代幣,實現部分所有權,使小型投資者能參與之前無法進入的市場,使投資機會更加民主化。例如,傳統上流動性較差的房產可碎片化出售,其他國家房地產投資者也可參與。這些資產可在市場上活躍交易,投資者能更快將資產轉換爲現金。與傳統金融市場特定交易時間不同,代幣化RWA可在區塊鏈平台上全天候交易,提供更多跨時區交易機會,從而提高流動性。### 2. 提高流動性和價格發現能力代幣化通過減少與資產銷售、轉讓和記錄保存相關的摩擦,使曾經流動性差的資產能以幾乎零成本無縫交易。傳統金融市場中,資產轉讓往往涉及多個中介機構,導致交易過程復雜耗時。代幣化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特性,簡化這一過程,使買賣雙方能直接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同時,買家和賣家可更輕鬆進行交易,並根據新信息進行定價。這種透明度和實時性使市場參與者能更好評估資產價值,從而做出更明智投資決策。### 3. 提高市場效率降低成本在人類日常生活、金融活動、貿易活動各方面,清算和結算無處不在。對用戶來說,只是進行一個支付動作錢就轉移過去了,但實際上簡單支付動作背後涉及許多清算結算流程。傳統金融體系中,清算和結算是一個"計算性"的核算和確認過程。各方通過不斷核對和驗證達成共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資產轉移。這個過程需要多個金融部門協作和大量人力成本,且可能面臨操作錯誤風險和信用風險。區塊鏈通過採用分布式帳本和自動化智能合約,消除了許多中間商,實現全天候支付、即時收款、輕鬆提現,並滿足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結算服務的便利需求。由於資產可通過智能合約在各方間自主轉移,並存儲在不可篡改的帳本中,它以較低成本創立了全球一體化的跨境支付信任平台,減輕跨境支付欺詐帶來的資金風險。### 4. 可追溯性和可編程性2008年金融危機是由金融衍生品引發的全球金融災難經典案例。金融機構將次貸打包成證券出售給投資者,形成復雜金融產品,人們無法追蹤其背後支持的實體資產。這些層層疊加、包裝後的衍生品被銷售給各類券商和投資者,導致整個金融系統槓杆率迅速飆升,最終引發金融海嘯。如果2008年就應用RWA技術,投資者將能追溯這些金融工具的基礎資產,從而在充分了解資產風險基礎上進行交易。這種透明度將徹底改變資產管理和交易方式。通過區塊鏈技術,每筆交易都記錄在不可篡改的帳本上,提供清晰可審計的所有權和轉讓記錄。這不僅大大降低欺詐和管理不善風險,還使監管機構能更容易跟蹤活動,確保金融機構與客戶間的信任。## 三、RWA項目分類與代表項目運行機制RWA項目主要涉及RWA基礎設施項目和屬於某一類特定資產的RWA。基礎設施項目主要包括:- Layer 1區塊鏈:如專爲RWA代幣構建的機構級許可區塊鏈Polymesh;基於Cosmos SDK構建的允許用戶發行、交易RWA代幣的MANTRA Chain;實現原生跨鏈RWA代幣轉移的Ondo Bridge。- 代幣化平台:如旨在爲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解決方案的去中心化金融平台Centrifuge。- 身分:如解決去中心化身份問題的SprucelD和Quadrata。理論上所有資產都可上鏈並代幣化,通過代幣化,這些資產可被分割成小份額,降低投資門檻,提高流動性,並通過區塊鏈技術提供更高透明度和安全性,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 1. 機構級許可區塊鏈項目:Polymesh PrivatePolymesh協會在2024年數字資產峯會上宣布推出Polymesh Private:這是公共許可區塊鏈Polymesh的全新補充版本,爲其專爲監管資產構建的基礎設施帶來增強機密性和控制力。Polymesh Private特別針對機構金融領域,包括銀行和大型金融機構。它解決了有
RWA引領金融革新:從傳統到去中心化的資產代幣化之路
RWA行業報告: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的融合
前言
加密貨幣市值已突破萬億美元,比特幣和以太坊佔據超過50%市場份額。然而,主流大類資產與大宗商品的市值仍遠超加密貨幣。在此背景下,"RWA"(Real World Asset,現實世界資產)概念開始在加密領域火熱。RWA指將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並引入區塊鏈,如商業地產、債券、汽車等幾乎所有可被代幣化的資產。這使資產存儲和轉移無需中央中介,可將價值映射到區塊鏈實現交易流通。
雖然RWA對擴大加密貨幣市值天花板有極大想象力,但其定義、優勢及發展趨勢仍需探討。有觀點認爲RWA不過是市場炒作,經不起深入探討;也有人對RWA充滿信心,看好其未來。本文將分享關於RWA的認知視角,對其現狀和未來進行探討分析。
核心觀點如下:
RWA未來發展方向應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雙向融合:在多個不同轄區、監管體系下,在許可鏈上布置使用DLT技術的全新金融體系。
理性看待RWA化:需從當前炒作中冷靜下來,並非所有資產都適合RWA化,現實世界不受歡迎的資產轉爲RWA後也難受市場歡迎。
全球衆多國家正積極推進區塊鏈相關法律監管框架。同時,區塊鏈基礎設施如跨鏈協議、預言機等正快速完善。
不同標的資產的RWA項目原理和面臨的挑戰相似,但具體運行機制各有側重。如債券代幣通常不需要股票代幣那樣高的流動性。
一、資產代幣化背景
資產代幣化是將特定資產所有權記錄到可在區塊鏈上持有、買賣和交易的數字代幣的過程。產生的代幣代表對底層資產的所有權份額。理論上,任何資產都可被數字化,無論有形資產如房地產,還是無形資產如公司股票。
將資產轉化爲數字代幣使其更易分割,實現部分所有權,使更多人能參與投資,從而提高資產市場流動性。資產數字化還使傳統資產可直接在點對點平台交易,無需中介,爲市場帶來更高安全性和透明度。
資產代幣化基本原理:
RWA並非新概念。截至2023年,資產代幣化市場規模約6000億美元。預計2024-2032年將以40.5%復合年增長率增長。RWA代幣是增長最快的DeFi資產類別。
截至2024年11月25日,DefiLlama數據顯示RWA代幣資產TVL已達65.12億美元。TVL上升一定程度說明代幣資產在Web3世界認可度和流通性提高。
目前關於RWA代幣化主要存在兩種視角:Crypto視角和TradFi視角。本文重點講述TradFi視角下的RWA。
1. Crypto視角下的RWA
傳統DeFi領域一直努力實現收益生成,但底層收益機制僅在價格漲時有效。加密寒冬背景下,鏈上活動萎靡導致收益率下降。DeFi協議TVL從市場高峯1800億美元降至500億美元反映出不可持續的收益模式。隨收益率暴跌,對"實際收益率"追求愈演愈烈,促使DeFi協議將RWA代幣整合爲更穩定收入來源。
Crypto視角下的RWA可概括爲Crypto世界對現實世界金融資產收益率的單方面需求,主要背景是联准会加息縮表下美國國債收益率穩步上升,同時加息抽取加密市場流動性導致DeFi市場收益率下降。
2. TradFi視角下的RWA
從傳統金融(TradFi)視角看,RWA是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間的雙向融合。RWA不僅爲加密貨幣市場引入價值,同時將加密貨幣優勢賦能給現實資產。
對傳統金融世界而言,基於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的DeFi金融服務是革新的金融科技工具。TradFi領域的RWA更關注如何結合DeFi技術實現資產代幣化,以賦能傳統金融體系。具體而言:
提高交易效率:RWA可將傳統IPO多個環節轉移到區塊鏈,一次性完成交易,避免繁瑣流程,不受交易所時間限制。
降低融資成本:通過STO管道,RWA可爲熱度較低產業提供融資,降低投行費用,吸引難以獲得貸款的項目。
簡化投資門檻:RWA使用戶只需一個帳戶即可投資全球股票、房產等資產,降低投資門檻和復雜性。
區分RWA邏輯是必要的。不同視角下的RWA,其底層邏輯和實現路徑大相徑庭。在選擇區塊鏈類型上,傳統金融的RWA基於許可鏈,加密世界的RWA基於公共鏈。
總之,RWA未來發展方向應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雙向融合:在多個不同轄區、監管體系的許可鏈格局下,布置使用DLT技術的全新金融體系。
二、RWA如何顛覆傳統金融?
傳統金融體系中,資產通常以紙質證書形式存在,後轉爲中心化金融機構持有的數字記錄。這些記錄涵蓋所有權、負債、條件和契約等,分散在獨立運作的不同系統或帳本中。金融系統需大量事後協調以對帳並結算交易,確保相關金融數據一致性。這一傳統體系面臨諸多挑戰:
區塊鏈作爲分布式帳本技術在解決傳統金融體系效率問題方面展現巨大潛力。它提供統一共享帳本,直接解決多個獨立帳本帶來的信息割裂問題,極大提升信息透明度、一致性及實時更新能力。智能合約應用進一步增強這一優勢,允許交易條件和契約被編碼並自動執行,顯著提高交易效率並縮減結算時間和成本。
對傳統金融體系而言,RWA的意義在於通過區塊鏈創建現實世界資產的數字表示形式,將分布式帳本技術好處擴展到廣泛資產類別實現交換和結算。
爲深入探討RWA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變革力量,以下是更細致的分析框架:
1. 市場可及性助力投資策略多元化
代幣化通過將高價值資產分割成可交易代幣,實現部分所有權,使小型投資者能參與之前無法進入的市場,使投資機會更加民主化。
例如,傳統上流動性較差的房產可碎片化出售,其他國家房地產投資者也可參與。這些資產可在市場上活躍交易,投資者能更快將資產轉換爲現金。
與傳統金融市場特定交易時間不同,代幣化RWA可在區塊鏈平台上全天候交易,提供更多跨時區交易機會,從而提高流動性。
2. 提高流動性和價格發現能力
代幣化通過減少與資產銷售、轉讓和記錄保存相關的摩擦,使曾經流動性差的資產能以幾乎零成本無縫交易。傳統金融市場中,資產轉讓往往涉及多個中介機構,導致交易過程復雜耗時。代幣化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特性,簡化這一過程,使買賣雙方能直接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同時,買家和賣家可更輕鬆進行交易,並根據新信息進行定價。這種透明度和實時性使市場參與者能更好評估資產價值,從而做出更明智投資決策。
3. 提高市場效率降低成本
在人類日常生活、金融活動、貿易活動各方面,清算和結算無處不在。對用戶來說,只是進行一個支付動作錢就轉移過去了,但實際上簡單支付動作背後涉及許多清算結算流程。
傳統金融體系中,清算和結算是一個"計算性"的核算和確認過程。各方通過不斷核對和驗證達成共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資產轉移。這個過程需要多個金融部門協作和大量人力成本,且可能面臨操作錯誤風險和信用風險。
區塊鏈通過採用分布式帳本和自動化智能合約,消除了許多中間商,實現全天候支付、即時收款、輕鬆提現,並滿足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結算服務的便利需求。由於資產可通過智能合約在各方間自主轉移,並存儲在不可篡改的帳本中,它以較低成本創立了全球一體化的跨境支付信任平台,減輕跨境支付欺詐帶來的資金風險。
4. 可追溯性和可編程性
2008年金融危機是由金融衍生品引發的全球金融災難經典案例。金融機構將次貸打包成證券出售給投資者,形成復雜金融產品,人們無法追蹤其背後支持的實體資產。這些層層疊加、包裝後的衍生品被銷售給各類券商和投資者,導致整個金融系統槓杆率迅速飆升,最終引發金融海嘯。
如果2008年就應用RWA技術,投資者將能追溯這些金融工具的基礎資產,從而在充分了解資產風險基礎上進行交易。這種透明度將徹底改變資產管理和交易方式。通過區塊鏈技術,每筆交易都記錄在不可篡改的帳本上,提供清晰可審計的所有權和轉讓記錄。這不僅大大降低欺詐和管理不善風險,還使監管機構能更容易跟蹤活動,確保金融機構與客戶間的信任。
三、RWA項目分類與代表項目運行機制
RWA項目主要涉及RWA基礎設施項目和屬於某一類特定資產的RWA。
基礎設施項目主要包括:
Layer 1區塊鏈:如專爲RWA代幣構建的機構級許可區塊鏈Polymesh;基於Cosmos SDK構建的允許用戶發行、交易RWA代幣的MANTRA Chain;實現原生跨鏈RWA代幣轉移的Ondo Bridge。
代幣化平台:如旨在爲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解決方案的去中心化金融平台Centrifuge。
身分:如解決去中心化身份問題的SprucelD和Quadrata。
理論上所有資產都可上鏈並代幣化,通過代幣化,這些資產可被分割成小份額,降低投資門檻,提高流動性,並通過區塊鏈技術提供更高透明度和安全性,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
1. 機構級許可區塊鏈項目:Polymesh Private
Polymesh協會在2024年數字資產峯會上宣布推出Polymesh Private:這是公共許可區塊鏈Polymesh的全新補充版本,爲其專爲監管資產構建的基礎設施帶來增強機密性和控制力。Polymesh Private特別針對機構金融領域,包括銀行和大型金融機構。它解決了有